李明圣:论信仰
信仰是一种强烈的信念,是对某种思想、宗教或人物的信奉和敬仰,是心灵的产物,是无悔的选择、不懈的奋斗与持久的坚守。
信仰是人生的总目标。人生是一次有目标的旅行,决定人生目标的是人的信仰。马克思终身致力于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,全然不在意自己的颠沛流离、穷困潦倒。陈独秀、李大钊,当年的北京大学知名教授,拥有丰厚的薪资、崇高的地位和安逸的生活,为了救亡图存、民族复兴,奋不顾身创建中国共产党。波兰天文学家、数学家、教会神父哥白尼,坚持真理,修正谬误,提出“太阳中心”学说,向统治人类数千年的“地球中心”论挑战,带来人类宇宙观的深刻革命,但终其一生不受罗马教会待见。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,因为维护“日心说”和反对一神论,被教会用火刑活活烧死。信仰照亮人类的生命。不同的信仰产生不同的目标,崇高的信仰伴随崇高的追求。
信仰是行为的总司令。人的行为,是一种有选择的活动。不论自主,还是被迫,不论深思熟虑,还是一时冲动,人生的轨迹由若干重大选择和无数日常选择构成。人们享有选择的权利,也承受选择的后果。决定人的选择的,是对利弊得失的权衡,是基于善恶是非、好坏优劣的价值判断,超越利益权衡和价值判断的则是信仰。集体主义者选择集体优先,利己主义者选择个人至上,理想主义者选择美好憧憬,拜金主义者选择唯利是图,和平主义者选择人类友善,恐怖主义者选择滥杀无辜。信仰引导人的行为。不同的信仰导致不同的行为,正确的信仰伴随正确的选择。
四渡赤水
信仰是力量的总源泉。力量是物质和精神的总和。中央红军长征25000里,出发时8万之众,到达陕北时不足8000,损失的将士中,有英勇战死者,有伤病离队者,也有身体虚弱的落伍者和意志薄弱的逃跑者。长征是枪林弹雨、围追堵截之中的生死远征,也是跋涉万水千山、跨越雪山草地的艰苦转战。那些最终到达陕北的人,是战争幸存者、身体强健者和意志坚定者,支撑他们的有一个共同的信仰,那就是共产主义。信仰是人的心力之源、体力之源、定力之源,是团队的凝聚力、向心力、战斗力之源,也是社会的活力之源。信仰决定人的品位,点燃人的激情,激发人的潜能。坚定的信仰伴随坚定的力量。
信仰是精神的制高点。精神是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外在表现的有机统一。德国思想家克劳塞维茨说,物质是刀柄,精神是刀刃。在这个意义上讲,信仰就是掌握刀柄的刀神。为了让林县人过上好日子,原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,带领林县人民,用简陋的技术和原始的设备,在不可能的时间——吃不饱饭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、不可能的地点——太行山的千仞绝壁之上,修成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工程——红旗渠,谱写了一部艰苦奋斗战太行的英雄史诗。后来,他们的一代又一代继任者,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,续写出太行、富太行、美太行的动人三部曲,终于让林县摆脱贫困、走向富裕。信仰决定人的格局,决定人的胆略,也决定人的能量。一个以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为己任的人,必定高瞻远瞩,胆略过人,气场十足,更具凝聚力和影响力。信仰是社会的良心、是民族的灵魂、是人类的精神支柱。不朽的信仰伴随不朽的建树。
作者:李明圣,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总编辑
图片来源于解放军报
排版:林苗苗
监制:李爱玲
来源:《前线》杂志2019年第3期
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:前线理论圈(ID:qianxiantheory)